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,小麦的作用十分重要。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,广大农民开始更为关心小麦的产量问题。本文则据此分析了小麦高产的相关配套技术的使用,以期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,保证居民生活的稳定性。
小麦产量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,对此相关研究人员应采用更多高产配套种植技术,以便提高小麦的种植产量,保证人民的温饱与健康。
1、选种与播种
①选种
为了切实提高小麦的产量水平,农民应在选种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,在此基础上获得稳步提升。种子的选择期间,种植人员应综合考虑单位面积产量等因素,考察其抗病与抗倒伏能力,并关注生产出的小麦质量。经过多年研究,我国农业人员培育出了金麦9号以及国麦6号等品种,其具备良好的产量水平,种子的抗倒伏与抗病虫害能力较强,一般作为经常种植的品种。同时,在选种时还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与土壤条件,不能仅因产量高便盲目种植,应做到因地制宜。
②播种技术
为了切实提高小麦的产量水平,种植人员还应采用科学有效的播种方法。首先应做好土地的平整工作,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深耕细作,且深度大约为0.25米。在播种期间,种植人员应保证底肥使用的合理性,为小麦的生长提供足量的养分。氮磷钾属于小麦种植期间较常施加的肥料,期间种植人员应确保合理的底肥比例。其次,应结合小麦的不同类型选择合理的播种日期,考虑气候等条件。最后,前期应采用浅播方式,2天之后开始浇水,期间应根据土壤情况合理控制浇水量,做到合理灌溉,以免影响小麦的产量水平。
③药剂拌种
为了切实提高小麦的产量水平,种植人员还应做好种子的拌种工作,以有效防治病虫害,提高小麦的疾病抵抗能力。小麦种衣剂属于小麦拌种期间主要采用的药剂,其可以保证小麦良好的生长态势,增快分根,提高产量水平。期间种植人员应做好小麦种衣剂的调制工作,250ml的种衣剂增加水量为20l,保证药剂的适量性。拌种期间,种植人员应均匀搅拌,提升药剂的使用效率。除此之外,拌种时,相关种植人员还应注意安全,以免因挥发药剂导致中毒问题。
2、灌溉与施肥
①灌溉
为了切实提高小麦的种植产量,相关种植人员应做到合理灌溉。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均种植冬小麦,其需要跨越较长的冬季,期间应做好充分的灌溉工作,一是可以保证小麦有效抵抗冬季的严寒,二是可以为小麦保证充足的水分。一般情况下,应在每年的11月末进行灌溉,当拔节期时,种植人员也应合理灌溉,但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,不可大面积浇水。当种植期间的降水量较少时,则可以增大灌溉水量,当降水量较多时,则可以适当减少灌水量,甚至不需要进行灌溉,以免烂根。
②施肥
小麦整个生长过程中,种植人员应有效保证施肥效果,从而确保其产量水平。小麦的种植需要得到充足的养分,期间需要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,提升其对养分的吸收效果。期间也可以施加化学肥料,搭配使用,效果更佳。一般情况下,每年的3月末,种植人员会进行小麦的追肥作用,期间可以适当增加尿素的使用量,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氮素的使用比例,从而切实增强小麦的抗病虫害以及抗倒伏水平,在提高其产量与质量水平的基础上,保障麦苗的健康生长。
3、抗倒伏与病虫害的防治技术
①抗倒伏技术
倒伏属于小麦生长过程中十分严重的问题,不但会导致减产,且还会影响下年的产量水平。但在整个生长过程中,小麦极易遇到倒伏问题,以致大幅度降低了产量水准。为了有效避免倒伏问题,相关种植人员期间应采用合理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,以切实提高小麦的抗倒伏能力。且在选择期间应尽量采用水溶液,并利用均匀搅拌等方法做好其调配工作,以充分溶解化学药剂。在药剂的喷洒过程中,种植人员应保证均匀的喷洒效果,从而充分提高每个植株的抗倒伏水平。
②病虫害防治技术
在小麦种植期间,病虫害问题也较为常见,直接影响著小麦的产量水平。整个生长过程中均会存在病虫害问题,粉病与小麦锈病属于发生频率最高的病害问题,吸浆虫与蚜虫属于高发的虫害问题。对此,种植人员应充分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,综合采用化学与物理方法。为了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,对于病害问题应尽量采用化学方法,而对于虫害问题则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方法,以免小麦残留较多的农药。生长期时,种植人员可以为小麦采用天敌昆虫的方式方法,通过引进害虫的天敌进行充分消灭,也可以采用人工捕杀方法,以获得良好的环保效果。由此看出,种植人员应在保证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基础上,尽量减少化学制剂的使用量,采用低残留或者低毒的药物进行防治,提高小麦的安全性与可实用性。
综上所述,小麦属于我国十分关键的粮食作物,直接影响着粮食的安全性,但当前我国很多地区在种植小麦时依然采用传统的种植方法,不能更好的杜绝病虫害问题,也不能有效抵抗倒伏问题,降低了产量水平。对此,相关种植人员应适量采用高产配套种植技术,做好选种、育种、播种以及施肥灌溉等工作,全面提升种植水平,从而由根本上提升小麦的产量水准,保证粮食的安全性。
原文选自龙源期刊网:农民致富之友
作者:李生福